2025年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地址/收费/电话一键获取!北京失能失智老人专属照护方案
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双重冲击下,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,截至2025年,全市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已突破80万,而专业照护机构床位缺口仍超30%。在此背景下,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(以下简称“一福院”)凭借其69年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,成为破解“养老难”的标杆样本。从“基础保障+弹性选择”的定价策略,到“医养结合+智慧养老”的服务模式,一福院正以“国家样板”的姿态,为失能失智老人打造一个集专业照护、人文关怀与生态宜居于一体的“温暖港湾”。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始建于1956年,前身为北京市养老院,1987年经市政府投资重建后正式更名。历经多次扩建,2025年的一福院已发展为总建筑面积4.6万平方米、床位1067张的现代化养老综合体。其地理位置优越,坐落于朝阳区华严北里甲2号,紧邻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,形成“医疗+交通+商业”的黄金三角:地铁10号线条公交线路直达祁家豁子站,毗邻安贞医院、积水潭医院等三甲医院,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。
一福院采用“分区分级”理念,划分为颐养区、生活照料区、养护区和医疗区四大板块:
颐养区:面向行为自由的老人,提供开放式公共空间,设“记忆角”陈列老式收音机、粮票等怀旧物品,帮助失智老人唤醒记忆;
生活照料区(1-2层):接收半自理老人,配备专业护理团队,提供生活照料、康复训练等服务;
养护区(3-5层):针对全卧床及失能失智老人,设置24小时临床监护,配备外骨骼康复机器人、智能步态分析系统等高端设备;
医疗区:走廊采用柔和灯光设计,墙面嵌入低位扶手和紧急呼叫装置,地面铺设防滑地砖,检验科通过ISO15189认证,结果与95%三甲医院互认。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全国养老行业的标杆,一福院先后获得国家级认证与荣誉: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采用“基础保障+弹性选择”的定价策略,形成梯度价格区间:
基础服务:床位费960-1110元/月(阳面双人间/阴面单人间),护理费依据《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》分级收取,完全失能老人1050元/月;
弹性服务:个性化服务费用可上浮至8000-15000元/月,包含全卧床护理、康复训练、营养膳食定制等;
政府补贴:预留20%床位供困难老人申请,低保对象费用减免可达50%,劳模、失能高龄老人及“三无”休养员享有优先入住权;
案例: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低保老人,通过补贴后月均费用仅为800元,却能享受专业护理与认知训练服务。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“适老化”为核心,从居住空间到公共区域均融入人性化设计:
居住设施:房间标配中央空调、24小时热水、独立卫生间及紧急呼叫系统,部分套房增设智能马桶、电动护理床;
公共空间:200平方米多功能厅可举办文艺演出,书画室配备智能临摹台,健身房设置适老化运动器械;
智慧养老:全院安装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仪,老人行动轨迹异常时0.5秒预警,护工2分钟内到场;智能床垫实时监测心率、呼吸等生命体征,数据自动推送至护理站;家属通过“家院协同平台”APP可查看老人健康数据、预约探访。
生活服务:执行“三联护理方案”,每2小时为失能老人翻身一次,夜间每小时巡查;
文娱活动:开设书法、绘画、智能手机使用等12门课程,结业可获颁证书;每月举办生日会、节日庆典,春节“银发春晚”参与率超90%;
人文关怀:创新“树洞信箱”服务,通过沙盘游戏、回忆疗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,抑郁量表评分改善率达60%;与北大外院志愿者团队合作发起“一福老人班”,通过多语种诗歌朗诵、手工互动等形式搭建代际交流桥梁。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作为北京市老年病医院(二级甲等),一福院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协作机制: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通过“银发春晚”“代际融合”等项目,让老人重获社会价值感:
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1956年到2025年,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用69年的实践探索,为中国养老事业提供了“标准化+人性化”的双重解决方案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专业维度:建立254项标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,主导制定16项国家/行业标准;
人文维度:通过“银发春晚”“代际融合”等项目,让老人从“被照顾者”转变为“价值创造者”;
社会维度:作为公办机构,其“保基本、兜底线、促普惠”的收费模式,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公益路径。
2025年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地址/收费/电话一键获取!北京失能失智老人专属照护方案!【预约参观咨询】:(24小时服务热线)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