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世运会开幕式上脱离轮椅,走完全程的意大利运动员Gianluca VISCONTI吗?当时他的热情和笑容感染了全场,获得在场观众的致敬。8月11日,这名自由潜水运动员
8月11日,意大利残疾人自由潜水运动员Gianluca VISCONTI,切身感受了一把天府新区造外骨骼机器人的“神奇力量”。作为世运会参赛选手,Gianluca VISCONTI的运动生涯曾因一场意外蒙上阴影。17岁那年,他在训练中撞到泳池池底,颈部严重受伤,随后陷入全身瘫痪状态,右侧身体活动受限,右手无法动弹,就连走路都变得异常吃力。
“和我一起飞起来吧,这台机械或许能帮我的右腿重新学会活动,让大脑记住这个动作,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大脑训练。”带着对赛场的渴望,Gianluca VISCONTI在11日体验了布法罗最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。十分钟的磨合练习后,他明显感觉四肢活动更协调,不禁赞叹:“太神奇了!”
“整个体验过程持续了近三十分钟。由于他自己有一定行动能力,就选择了我们外骨骼的主动训练模式,自己尝试发力,带动外骨骼进行迈步,这样的主动训练模式对他来说体验很不错,并且我们的拟人化步态,可以很好地帮助他矫正迈步姿态。” 在现场,布法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徐亮表示。
同样在本届世运会上,火炬手林寒身着与Gianluca VISCONTI同款的布法罗AIDER3S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,在武侯祠点位成功完成火炬传递。这款历经硬件与软件全新升级的机器人,展现出强大的适配性与便捷性,无需他人辅助,60秒即可完成穿戴,步态参数还能根据使用者习惯自动调节。林寒直言:“现在我穿它连续走1公里都没问题,甚至能上下缓坡。”
十年淬炼,外骨骼已成林寒的“第二骨骼”。初代设备需三人协助穿戴,第七代仅需他独立操作。
据悉,布法罗外骨骼机器人团队的研发始于2011年。核心目标是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,特别是脊髓损伤者,提供站立和行走的能力。“科技不单改变正常人的生活,更关键的是改变残疾朋友的生活,这就是科技助残的意义。”程洪教授强调。2015年,团队第一代原型机成功让林寒首次站立,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。2018年,团队研发的第三代外骨骼获得四川省首个创新医疗器械认证,标志着产品正式走向临床。如今,技术已迭代至第七代,重点攻关全地形行走能力。
如今,布法罗外骨骼机器人凭借拟人化步态、多模式训练(主动、被动、等速等)及智能安全支架,能帮助患者重建神经与肌肉的行走记忆,加速下肢功能康复,同时改善身体八大系统功能。从赛场训练到火炬传递,它在成都世运会上的亮眼表现,不仅是科技赋能康复的生动实践,更让人们看到了残障群体借助科技逐梦的无限可能。